话分两头。
美国那边传来丑事儿的前几天,顾骜正在沪江,一心捞钱,人畜无害。
1992年的3月底,沪江正被新一轮的春风,激发成一片热土。
有限公司注册的开放,股市的火热。
还有一年半之前开始开发的江东、去年夏天开建的东方明珠电视塔、去年年底刚刚通车的第一座大桥。
密集的投入,刺激着所有梦想着暴富的人们来这里找机会,规模不亚于八年前的“百万淘金客南下特区”。
光是3月份这一个月里,根据后世统计,沪江的临时外来人口就涌入了超过40万——当然这些人并不可能都有本事留下,只是因为3月份利好消息特别密集,所以才来碰碰运气。
其中有相当一部分,历史上在5月底沪交所股市出现拐点后,就蝗虫一样走了,再次选择南下特区,因为那边的股交所当时似乎有了新的更好的机会。
饶是沪江本身就是个超级大都市,旅客吞吐容量很大,一下子也消化不了那么多外来户。
从3月到5月,租房和旅馆、招待所全部不够用。
很多人就睡天桥,或者就在沪交所附近的街上瞎混随便倒,成为那几个月的一景,等股市拐了之后才作鸟兽散。
为了让自己“唯利是图”的形象更加迫真一些,顾骜当然也免不了在股市里砸点钱,从年初1月份就开始陆续砸了,不过并没有多少赚头。
不是上涨的百分比不够——虽然当时股市还实施“每个交易日涨跌限额都只有1%”的模式,也就是说涨停板和跌停板的幅度都只有后世的十分之一。
但只要行情好,每个交易日都1%的话,弄个几个月还是能赚个翻倍甚至翻两倍的利的,不算慢了。
真正让顾骜赚不到什么大钱的原因,是当时中国股市的总体盘面还太小,流通股全让顾骜一个人吃都不够。
而且当年1月份时候的政策,还是“买新股要凭福利认购证”。福利认购证要凭身份证购买,一张认购证可以认购30块钱的新发行股票{一张身份证可以买很多张认购证,并没有明确的限购,所以并不是一个人只能买30块钱新股}。
至于已经上市的“老八股”要自由交易,并不在认购证的限制範围之内。
1月份时,因为伟大讲话还没发表,市场没什么信心,认购证甚至出现了滞销,要公职人员摊派认购,好多人一开始也是真的本着“就当捐给国家搞建设,赔了就赔了”的心理在买的。不过到了后来6月份第二波新股认购证下来的时候,因为3到5月的狂热行情,认购证一下子就抢疯了,按身份证购买之外还采取了每证限量,后来甚至要摇号。
{92年以前沪交所只有八只股票,俗称“老八股”,92当年新上市了30多支新股,年底一共有40多支股票}
中国人的“摇号”生涯也算是由此而起。
这样的大环境所限,所以顾骜玩得很随缘很佛系。
有得合适的买就是了,也不要技术含量,反正将来都是肯定赚的,买什么都会涨,不用知道历史行情。
没有合适的就眯着,也不知道具体等啥,就是想再等等。
他在沪江的老朋友也不少,如果国家有需要,比如当初认购证摊派的时候摊不完,顾骜都很豪爽地帮忙兜底接盘。
这人品简直没说的。
你们要的就让你们要,你们不要的垃圾哥兜底。
至于什么时候跑,顾骜也想得很清楚。
他不知道什么股市走势,也相信既然这一世他已经入场,那么所有的历史记录都已经作废了——他本身将会是最大的行情。
所以顾骜只知道一点。
目前这个1%涨跌停板肯定是要废除的,因为他知道后世几十年的涨跌停板都是10%。
所以,等到这个限制令解除的那天,积压的第一波涨价压力释放掉之后,他就可以开始出货了。
宣洩之后总是贤者,股市也是一样的。
到时候市面上有多少吸筹的单子,他就抛出略少于买单的量,帮行情去去火,免得还不知道股市是怎么回事的中国人一下子太狂热。
这么做,他自己肯定是能赚到钱的,投进沪交所的那些本钱,比去年年底累计涨到两三倍出来很轻鬆——从比例上来说,这个幅度是毫不夸张的,历史上1月份摊派认购证的时候,沪证指数才290多点,5月份解禁后高峰期冲到1300多点,光解禁日当天就涨了一倍多。
最简单的数学演算法,就相当于沪交所那些股票,倍。就算这一世有顾骜压行情,3倍多肯定还是有的。